本报讯(记者 史波涛)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公布了8个大类41个典型案例。北京排水集团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作为“城市生态修复类”典型案例入选。此次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是北京排水集团深耕城市更新领域的又一项硕果,也是对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成功经验的充分认可。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总结推广城市更新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遴选了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编制并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其涵盖既有建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老旧街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传承8个大类41个案例,推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
冯家江贯通北海市主城区,是与北部湾海域连接的生态绿廊,承载着行洪调蓄、孕育近海生物的重要生态功能。2018年起,北海北排公司开启了冯家江流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之路,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智慧水务等八项工程,实施渠、库、江、滩、海等多元素生态修复,使得水质跃升新台阶,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海岸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塑造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据介绍,该工程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采用“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的PPP模式,由政府出资代表与多家国企组成联合体,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维护等工作,合作期17年。该项目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方式获得合理回报,在收益反哺更新投入的同时,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舒适、便捷的体验。
该工程沿江埋设约30公里截污管线,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将收集到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其清除排水口及河道污染严重的淤泥约54万立方米,拆除堤坝、管涵等阻水构筑物,畅通水系,减轻水体内源污染;同时,建设日处理量为5.5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厂,通过补水管线将再生水输送到上游,补充河道和湿塘的生态需水量,提高“两渠一库一江”生态系统自愈能力。
该工程通过沿线水库、河道及坑塘的深度自然净化,进一步提升水质,保障水体达到或优于准Ⅳ类地表水的标准;拆除上游三江明渠两岸违章建筑,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乔木,补植过滤植被,形成植被过滤带系统,增强沿线生态功能;连通了水库周边坑塘,改造了为鸟类栖息的“洲岛”,陆域部分种植了本地树种,与水生植物共同形成了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地上绿毯”“水下森林”。
该工程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以“留形态、换功能”方式,拆除虾塘原有水泥护砌,采用生态抗渗材料,配置沉水植物,增强其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的功能,使虾塘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该工程构建了智慧管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及运行管控,形成生产工艺控制、运行维护管理、运行风险预判、智能辅助决策的自动化管理模式;集成了GIS全维信息,实现对水资源的全过程监控、预测、调度和优化,通过对截流设备设施精准的智慧化控制,高效应对海水涨退等不同工况,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截流初期雨水,防止海水进入截污管道,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风险。
“我们将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持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着力提升项目建设运营能力,全力打造更多精品项目,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北京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