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峰)近日,记者从首钢冷轧获悉,该企业聚焦各个生产环节,持续探索降本路径。其中,成罩作业区面对库区鞍座修复换新的高成本难题,积极探寻低成本、高效益的创新解决办法,实现降本158.4万元。
2024年初,酸轧下线高温钢卷与成罩轧后库区鞍座直接接触导致的碳化现象日益突出。当聚氨酯材料的鞍座因温度过高而脱落并粘附于钢卷上时,不仅影响冷硬钢卷的表面质量,而且脱落的鞍座容易随钢卷被吊运至库区或步进梁区域,存在翻卷或高空坠物等潜在的安全风险。
成罩轧后库区鞍座至今已使用7至11年,超过使用质保年限。按照常规解决思路,需要对鞍座修复或换新。从成本角度考虑,修复成本要比换新成本节省30%的费用支出,但要完成轧后库1000多套鞍座全部修复,需要投入175万元,这是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同时,因鞍座修复周期长,还需新购替换鞍座,也会增加成本支出。
面对高额的修复成本,成罩作业区另辟蹊径自主创新,探寻低成本解决方案,想出了给鞍座安装“铁护甲”的妙招。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和试验,决定使用镀锌钢板作为原料,再通过精密焊接技术制作出适用于现有鞍座结构的护甲。这特制的“铁护甲”就像一层“铠甲”,为鞍座挡住高温的侵袭,防止高温环境下鞍座材料的分解,从而避免了钢卷与鞍座直接接触后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持续监测,对轧后库中的49个批次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安装“铁护甲”的鞍座完全消除了之前存在的质量问题。
10月份,成罩作业区完成了轧后库鞍座“铁护甲”的安装。相较于修复鞍座所需的175万元投入,该项目仅花费约16万元用于材料采购及加工安装,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彻底杜绝了因鞍座脱落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隐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