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西城区白纸坊街道信建里小区停车井井有条 ■记者 董一鸣/摄
本报讯(记者 郭雨)近日,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信建里小区门口,一辆机动车在电子道闸前核验身份后,缓缓驶入小区。小区道路两侧整齐施划着停车位,部分车位还空着,以往车辆乱停的现象不见了。“自从实施停车管理后,找车位比之前容易多了。”刚停好车的王先生说,过去下班后的头等大事就是赶紧回家抢车位,经常在小区里绕三四圈,依然找不到车位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建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信建里小区有12栋多层住宅,居民824户。在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李先生说:“以前停车就靠‘抢’,回来早就有位置停,稍晚一些,要么就在犄角旮旯凑合停,要么就只能停在别人车前头,留下电话等着给人挪车。为了省事,有人占到一个车位后,干脆套上车衣就不动了。”
回忆起当时的停车乱象,不少居民仍记忆犹新。“为抢车位,大家‘各显神通’,小区里有过地锁、锥桶,还有人用废弃的自行车、旧家具占位置,邻里间没少闹矛盾。”
首开集团首华物业公司接管该小区后,通过联合社区,与居民协商共治,挖潜新建停车位、强化停车场安全监管、优化新增停车位管理,用了三招让小区停车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创造增量 弥补先天不足
首华物业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前期走访调研和居民座谈时发现,车辆乱停乱放是居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之一。首华物业通过对小区空间梳理发现,由于没有施划停车位,无序停放的车辆不仅占据道路,还堵了人行道和消防通道。借着改造契机,小区迈出停车管理的第一步,施划停车位,安装道闸,引导居民有序停车,并充分盘活闲置空地,弥补缺口,寻找增量。
为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街道、社区、物业和施工人员一起,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最终决定以清理治乱为切入点,集中清理小区内堆积的垃圾,合理规划并调整停车场地;申请砍伐枯、死大树12棵,拆除私装地锁近130个,清理僵尸车300余辆。通过合理规划,最终使小区停车位增加至近300个。
即便施划出300个停车位,依然无法百分之百满足居民停车的需求,最终决定采取固定、错峰引流停车的管理方式,实现车位共享。“小区里老人多,探亲车辆多,要是车位全固定下来,资源就利用得不充分。”首华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车位统一规划之后,首华物业和街道社区一起建立了车辆情况台账,为本小区业主办理固定停车登记,“五证合一”“四证合一”、残疾人、军烈属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270余户居民均分到了自己的固定停车位,常住居民们再也不用为下班回家没地停车发愁。另外,为方便探访父母亲朋,小区门口外另设20余处车位,可方便租户和临时车辆停放。
协商共治 停车管理居民说了算
在前期摸排时工作人员发现,很多长期停在小区里的车,根本不是本小区居民的。小区周边写字楼、居民楼林立,过去该小区停车不收费,很多人便到该小区“蹭车位”;有人到附近写字楼办事,也把车停到了这里。长此以往,外来车辆越来越多,居民们对此非常不满。
为避免外来车辆“蹭停”,启用停车收费势在必行。“收停车费可以,但是否真的能管好?”“得先看看干得怎么样,真治理好了,我们才能心甘情愿掏钱。”起初,居民心里有些没底,交停车费的意愿不强。
面对居民的质疑,首华物业通过“先尝后买”的方式来化解这一难题,多次搭建平台请居民共同协商。在“居民议事厅”里,居民代表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小区停车管理出谋划策:“咱小区子女来看老人的临停车多,都按月收费不合适,我觉得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收费标准,是个办法。”“停车收费是杜绝‘蹭停’的好方法,但相应的管理也要跟上。”“居民家里要是有两辆车、三辆车,能否考虑阶梯收费。”
很快,包含停车服务要点、收费方案、管理规定等内容的《停车管理方案》“新鲜出炉”。接着,物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征询意见,耐心地向居民解释方案的内容,以及会给小区带来的变化,最大限度倾听民声、不断细化优化方案,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精细管理 分类收费初见成效
“停车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优先满足业主需求,但也要考虑租户的利益。”首华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居民共同商议形成的停车管理办法中,登记车辆分别收取不同费用,固定车位为150元/月,临时停放车辆则1元/2小时。
不仅如此,首华物业还在小区启动了自动停车管理系统,使居民进出更为方便。这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困扰小区多年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小区停车秩序变得越来越井然有序,不少曾因晚归找不到车位的居民对此赞不绝口。2024年,信建里小区荣获西城区第六批“最美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