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投农村金融服务规模超千亿元

首都建设报 2024年12月19日 刘偶

  本报讯(记者 刘偶)规范化促进各类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及农副产品交易金额超500亿元;基金投资“三农”和科技项目80余个,投资金额近27亿元......近日,记者从首创集团北京农投公司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农投公司累计向各类“三农”和中小微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达17万笔,金额超1000亿元。

  农业融资担保浇灌乡村振兴“繁花似锦”。北京农投公司所属北京农担多年来逐步构建起立体化的全市农业担保体系,设立乡村振兴、农产品流通和津冀三个业务板块。北京农担担保业务涵盖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特色农品、休闲农业、现代种业、集体经济、农产品流通等农业农村多个领域;业务网络实现京郊涉农区域全覆盖;通过实施“两降一增”(降门槛、降成本、增额度),缓解了“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均担保收费率在千分之六左右;担保产品逐步丰富,已研发了五大类20余项担保产品;累计撬动52家金融机构资金流入首都“三农”领域,累计承保项目超过12.7万笔,担保金额超过500亿元,成为市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抓手。

  农业投资基金“强引擎”赋能产业兴农。北京农投公司坚持“政策性与市场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搭建两大基金管理平台,探索出市场化农业产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两种发展路径,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上,北京农投公司聚焦农业领域市场化投资,管理规模6.2亿元,成功撬动社会资本超过4亿元。在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平台上,北京农投公司专注大农业及乡村振兴领域,开拓出“行研引领、投资驱动、产业赋能、投行加持”四位一体运作模式。目前,北京农投公司基金板块管理九支基金,存量管理规模26.98亿元,累计投资项目80余个,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农村产权交易“厚积薄发”唤醒乡村沉睡资产。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北京农交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六统一”模式。据了解,近15年来,北京农交所搭建起“市级有交易平台、区级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点、村里有信息网点”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9月末,北京农交所累计成交各类农村产权项目4841宗,总成交金额451亿元,土地流转面积36.62万亩,资产租赁面积627.99万平方米,项目覆盖全市13个区、176个乡镇、1209个村。此外,北京农交所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苗木抵押融资、集体资产经营权质押、“鉴证贷”等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协助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农惠农贷款总额达17.9亿元。在北京农交所受托开展的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顾问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金融顾问累计服务了2036家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金融机构为1175家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9.09亿元贷款。

  多元化信贷服务助力“普惠小微”高质量发展。针对复杂、多样的融资需求,北京农投公司通过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灵活的金融工具和手段,满足了农业生产组织和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北京农投公司通过以上工具累计提供的融资服务约45000笔,融资金额近500亿元。

  金融科技助力“三农”金融服务“深耕细作”。北京农投公司加强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管理,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开发了农投生态智慧云平台、“三农”普惠金融平台、大数据风控平台、租保贷业务系统、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及区县数据驾驶舱等数字化业务平台,不断拓展“三农”普惠金融应用场景,推动“三农”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其中,北京农交所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将全市4199个集体经济组织的18万余处集体土地和房屋的100余项维度数据全部进行系统录入。在各区均按规则使用该平台的情况下,以上数据在平台上可自动实现更新。北京农担公司目前正在开展信贷直通车(北京版)的开发建设,探索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逐步摸清北京区域“三农”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搭建政银担企四方协同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推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首都建设报要闻 02北京农投农村金融服务规模超千亿元 刘偶2024-12-19 2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