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集团“光伏+智能”让水厂变“绿厂”

首都建设报 2025年04月17日 贾玎玎

  石景山水厂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企业/供图

  ■本报记者 贾玎玎

  沿着炭砂滤池旁的楼梯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23年,石景山水厂完成‘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并网发电;设计总发电量147万度/年,年发电自用率达93.5%以上,每年可减少碳排放千余吨。”石景山水厂地表水运行车间主任马明智介绍。

  随着鼠标轻点,在石景山水厂中控室的大屏幕上,一个“微型水厂”跃然眼前。“这是石景山水厂构建的以BIM建模为核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工艺优化闭环控制,以及仿真巡检,并通过设定智能巡检路线,实时进行故障诊断与报警;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实时映射水处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使药耗、能耗同比下降。”石景山水厂地表水运行车间副主任王思指着屏幕介绍道。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石景山水厂数字化迈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2023年,自来水集团制定下发《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智慧水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开始加快布局智慧水厂,从基础感知、系统控制、功能应用等方面着手,全面推动各水厂从工业自动化向数智化方向稳步发展。

  近年来,自来水集团通过尾水回收利用、智能精准调度、管网分区控压、“三维”科技节水等方式,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将水厂工艺尾水回流至制水工艺前端,实现尾水100%回收利用;探索应用智能精准调度,实施泵—厂—网智能调度“三部曲”,仅通过配泵方案优化模型,使水厂配水效率提升3.5%;合理规划管网独立运行区域,建成独立调度区8个,进一步降低出厂水压力,年平均节水900余万立方米,节电200余万度;借助漏失监测、小区计量、卫星探漏等技术,结合人工听漏手段,构建空中、地面、地下“三维”全覆盖和互为补充的漏损管控体系,管网漏损率降至8.44%。

  与此同时,该集团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形成“高校研发—水厂验证—集团推广”转化链条,积极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依托智能感知设备、人工智能、AI算法、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动水厂智能管理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构建国内领先的智慧水务管理体系,为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数字化保障。

首都建设报头版 01自来水集团“光伏+智能”让水厂变“绿厂” 贾玎玎2025-04-17 2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